这应急处置有些业余

在前期处置的过程中,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的应急处理是显得那么的业余,这还是从普通人的视角来看,如果让专业人士来看或许还能找到更多的不合理之处,本篇文章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看此次的应急处理,非专业科普文章。

  1. 从物资上面来说,从初期处置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,现场缺乏木桩、块石料、沙石袋这些基本物资,而这些基本物资恰恰是治理的基础,也就是说,从开始就缺乏了正常介入的可能性,应急救援物资准备不足是本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。
  2. 从人员上面来说,抽沙船在当时那种情境下不仅起不到正面作用,相反还有负面作用,但是现场并没有人制止这种行为,显然是缺乏针对管涌先期干预处理的专业人才。
  1. 两辆抽沙船,用输送带向溃口打细沙,一是破坏了溃口附近的湖表的土壤结构,二是在这么高的落差下,这么汹涌的激流,没有任何掩护支撑,卡车间又有那么大的空隙,流沙有多少就能冲走多少,就不可能落地生根,当河沙混到水中只会增加水流的冲刷动能,最后只能任由溃口越来越长。
  2. 采用趁车裹头这种方式,你要不装砂石袋或者块石料,但你居然装的是散沙,散沙到了水里马上就会被水冲走,不过这更加说明应急救援物资的缺乏。有人会说,之所以装散沙是因为现场来不及装袋,我想说的是那之前干嘛去了?在初期处置时,这些本来就应该在之前准备好,而不是现场准备。举个例子,如果你家发生火情,来了一辆消防车,但水箱是空的,到现场后才开始用市政消防栓装水,你会说之所以火宅没被扑灭是因为消防车在现场来不及装满水吗!我认为你不会,相反你一定会怪怨消防车来前为什么不把水箱加满。

这是我看到最最最业余的操作,有给车上挂横幅的时间,就没有把沙土装袋的时间!更何况,挂横幅对治理溃口有什么作用?只是为了增加些许悲壮感吗!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,居然还有心思搞这种形式主义,真的是让人大跌眼睛,看了之后是又气又恨,这又不是在拍电影!从侧面说明这种形式主义思维已经根植于在他们脑海中,成为了他们行动和决策的影响因素,而这些人是我们当今社会人数最多的人,也就说明形式主义已经并不是上层人士的专属,这是最最最恐怖的事情。引用一个网友的犀利评论,“你说他们没准备哇!但他们居然还准备了条幅。”

当然事故已经发生,再多的感叹、后悔也无济于事,目前还存留的意义就是我们该吸取什么教训?

通过三联生活周刊那篇《洞庭湖决堤:重建20多年后,堤坝内再次被冲毁的家和生计》文章我们可以得知,此地上次被完全淹没是1996年,距离现在28年,28年间相安无事,我相信人们或多或少放松了警惕,这也能解释为啥没有准备物资。放在我们城市当中,很多高层小区着火之后,因为消防栓没有水,最后导致了事故损害增加。对于存在的危险因素,我们不能放松警惕,始终要居安思危。

俗话说的,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现场应急处理需要物资,而提前准备这些物资就至关重要,不是等到急需要时,然后才准备!放眼望去,我们在做哪些事前是不需要提前做准备的!相反提前做准备至关重要,它的充足与否是决定我们能否做成事情的重要条件之一。

还有就是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处理,尤其是现场指挥尤为重要,那两艘抽沙船在初期其实屁用没有,相反现场也没有人制止这种行为,当然把这种专业的事情交给村民来做,有点强人所难。这也暴露出,当地基层政府缺乏治理能力和治理意识,并没有在村民中选拔并培养这样的专业人士。

地下管涌在这种地形是很常见的一种灾害,这可不是什么几百年不遇,相反是年年遇、月月遇。但从这么业余的处理方式来看,有理由认为这是因为人为失误从而导致的溃坝,最后使上千名村民遭受水害,家园被淹。于个人来说,这种损失有可能是灾难性的,辛辛苦苦积攒的家当就此付之东流。

当我看到那些村民冒着个人生命危险用趁车裹头这种方式来堵溃口,我不否认他们的决心,可决心又有什么用呢!大跃进的时候,我们要在10年之内要赶英超美,你说着决心大不大?可最终的结果呢!决心是需要用怎么做去支撑的,而怎么做是需要讲科学的,那土炉子真能练出钢来?

每逢遇到这种灾害,我们很难听到灾区人民的声音,彷佛他们的声音是在真空环境中传播了!此时此刻,他们是受害者,他们是最需要倾诉的一些人,给他们发声的渠道是对他们的善良,相反不要他们声音传播出来是最大的残忍。写此篇文章的时候,三联生活周刊的那篇文章被下架了!我想这不是一个正常社会应该出现的情形。

同样我不希望接下来的新闻宣传重点是,以中国速度合围成功,还是用丧事喜半那一招,其实苦难就是苦难,大难不能兴邦,只能让人民生活更加艰难。

很多人还会这么想,即使是有物资、有专业人士指导,那也有溃坝的可能性,没准也堵不住。当然,我没说一定不会溃堤,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,合理干预一定会增加处理成功的可能性,而如果就像本次事件中这种处理方式,其实是在降低这种成功的可能性,因为不合理的方式浪费了最佳干预时间,而时间对于这种应急处置来说是极其重要,说争分夺秒都不是夸张。

有很多人说,你写这些文章有什么作用?又能改变些什么?说实话,让草去改变风这是很难的,但对我来说,写作首先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,其次记录本身也充满了意义。

我是苏寒,我试着通过文字记录下来,这是我小小的努力。

相关内容